我的双相历程:「为我好」才是我背上的枷锁

我打开了一位星座博主的公众号,刚刚更新的文章的标题是《天蝎座真的很害怕发展亲密关系》。我很赞同这个标题,但我认为我无法建立亲密关系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星座,而是我的家庭。

在成长过程中建立人格的那段时期,我的家庭就已经让我失去了与任何人亲近的能力,以至于现在作为双相患者,更加无法坦然地与人交流了。

我妈妈把我带回家时的第一句话是:“爸爸妈妈为了你在外面非常努力工作,所以才把你留在奶奶家,你不怪爸爸妈妈吧?”我那时候年纪很小,但这句话到现在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那是我第一次明白,原来“为了你”的本质不是得到,而是失去。

“累死累活地工作赚钱,都是为了你。”

“第二名有什么用!谁会记得第二名?第一名才有学校抢着要你,听话,这都是为了你好。”

“画画咱们还是别学了,学学数学吧,画画你长大了也能学,妈妈这不是为了你好吗?”

“我还能害你?要不是为了你,怕你以后成为单亲家庭被人家笑话,我早就和你爸离婚了。”

“妈妈只是想了解你才看你的日记的,这也是为了你好啊。”

“不夸你是因为怕你骄傲,为了你好。”

一句一句的“为了你”就这样成为了我的枷锁,我失去了陪伴、朋友、爱好、肯定、自由、隐私、自信,最后我失去了自己。

如果一切都是为了我,那我希望我从未存在过。

我尝试了很多年都无法对“为你好”脱敏,所以我永远游走于人群的最边缘,因为我对新的关系产生了恐惧感。建立关系在我眼里就等于把自己重要的东西分出去,而我吝啬于这种付出,因为我已经没什么东西可以失去了。

早早埋藏对婚姻的影响

我身边有好多和我一样不想结婚生孩子的人,问及原因,有的是单纯认为自己还年轻,没必要过早踏入爱情的坟墓,有的摆摆手说最讨厌小孩。

上海外菜会所问到段段时我打开她的聊天框,照例发了句:“今天还活着吗?问你点事呗?你为什么不想结婚生小孩啊?”

她回的很快:“今天也活着哦~原因和你一样啊,我怕我会成为和我妈一样的母亲。”我愣了几秒。

我的父母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对我的教育方式也很有问题,虽然忽视了我年幼时的心理状态,但知道我生病后也诚恳地向我道歉,积极带我治疗,所以我现在的状态日渐稳定,也能慢慢融入到家庭中。

但段段的父母比我父母有过之而无不及。她无数次告诉我,她要逃离这个世界,去找寻她的新生。“死亡不是结束,是我幸福的开始。”她这样说,“等我把他们这些年养我花的钱还完,我就去死。”

我几次想劝她,但对话框里的字打了删删了打,最后还是没有发出去。最后我发了一句:“那你走之前,记得和我见个面。明天要活着哦。”

上海外菜会所活着是件很好的事,但当回头发现自己身后空无一人的时候,活着也是件很辛苦的事。

段段的故事

我和段段在2018年相识在一个QQ群里。我们聊得很投机,慢慢的就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后来知道她在河北上学,我的亲戚正好在河北,就直接去找她玩了。

她17年考上了河北的一所985,学计算机。

“我当时就想,一定要挑个最远的,只有离他们远一点我才能多活几天。”她笑眯眯地和我碰了杯,“计算机太难学了,你千万不要学计算机,我每天边写程序边哭。”我问她:“那你为什么学计算机啊?”

“我爸妈让我选的啦。他们觉得学计算机以后能找个好工作,能给他们挣面子。”

段段的父母在鄂尔多斯最边缘的小镇有一个变电站,具体是不是私有我也没有细问,只知道那周围荒无人烟,路上甚至连出租车都没有,常年只有检修的电工会去。段段每次放假回家都要和父母一起看守变电站,防止有电工来检修站里却没人。

有一天我中午找她闲聊,得知她从昨天中午开始就没吃东西了。变电站周围没有超市,也不在外卖的配送范围内。“怎么不回家呢?”我问她。

“我爸妈出去了,没有车带我出去。站里没有东西吃,他们昨天晚上一夜没回来。”我问她是不是叔叔阿姨有事才出去了,她发来一条语音:“他们只是出去玩了。我回来了他们就自由了。”然后又发来一张图片,她的小腿上有一条红褐色一看就是新鲜的,巴掌那么长两毫米宽的疤痕。

“昨天夜里刮风,我去关门,门太沉了风又大,风一吹腿就被铁皮划破了。站里没有药,我拿卫生纸按了半天才止住血。”她听起来像是要哭了,“我给我妈打电话,一下就听出来她在打麻将,她很不耐烦地挂了电话,让我有事找我爸,她很忙。”

“她根本没想过我。站里来的电工都是男人,周围一个人都没有,如果发生什么事怎么办?”

“连一包方便面都没有,她把我留在这儿的时候没有想过我饿了要怎么办?”

“这么大的站子里只有我,机器都很值钱,要是有小偷来了我一个人要怎么办?”

我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因为那些赞颂母爱的话在她的角度看来一定是冠冕堂皇的假话。

想到这,我低头看向她腿上的那道伤口早就痊愈了,只剩一道棕色的疤。

腿上的伤口愈合了,心上的呢?那个铁门被风吹打在她腿上的夜晚,那个被委屈和饥饿包裹的夜晚,永远都会让她内心的某个角落一直鲜血淋漓。

她身高只有155,体重140斤。我见过她90斤时的照片,实在无法想象她是怎么在两年之内吹气球一样胖起来的。

“哎呀,一开始我也受不了,但是没办法啊激素肥,总不能不吃药吧?我这两年花的钱可是我自己真金白银攒下来的,不继续治不就打水漂了嘛。人嘛,活着才有精力做其他事啊。”有人叫了她的名字,她应了一声,回头拍了拍我的肩膀,“你先坐着,我去招呼一下顾客,一会儿到我家去睡啊。”

段段是家中独女,照我的理解,既然是独生子女,父母应该是会拿出最好的条件来给孩子的。可她还没毕业,她妈就以家里经济困难为由一个月只给她很少的生活费。说这是为她好,让她提前进入社会锻炼自己。

她没办法,就只能每天下课以后来酒吧当营销,晚上九点半上班,凌晨两点半下班,一个月能挣三千五。第二天八点还要上课,为了不打扰舍友休息,就租了个房子,房租就接近一千五。她还要攒下一年的学费,再加上平时花的钱,也只是刚刚够。

“什么锻炼自己啊,不说我也知道,她又打麻将去了。”段段撇了撇嘴。“这些年一直是这样,一开始我还相信我妈,觉得家里是真困难,别人约我出去玩我从来不去,半年才舍得买一件新衣服,最后才知道家里不是没钱,是对我没钱。我妈心里只有自己。”

那是我第一次见她。后来我们远隔千里,我在内蒙上学她在江苏上班,大家都忙的很,谁都没有再见面的时间,只偶尔通过微信联系。

21年年底,问了问她的情况才知道她过得并不好。

她妈还不上欠款成了黑户,办不了贷款,就让段段去贷款还钱,她刚毕业没多久,银行拒绝了她的贷款审批。段段找遍了所有的正规渠道都没办法,就去借网贷,借了十五万给她妈妈还债。我听完这件事难掩震惊,十五万加上高昂利息,就算她不吃不喝也要三年才能还清。

我用最粗鄙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愤慨,她回了我一条语音,是带着笑说的。

“没事啊,你别生气,我早就习惯了。不过这是最后一次了,我保证。只不过请你以后要每天都问问我是不是还活着,好吗?”

我的内心五味杂陈。

这时她又发来两句话,让我险些落泪:

“只要还有爱我的人需要我,我就会活着。”

“希望你永远都被所有人爱着。”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秋也:

你好!我在23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困在原生家庭里无法走出来,终其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创伤的来访者。有一个事实,常常被我们忽略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看似是沟通的问题,但其实是内在关系模式的问题。身为父母,经常会有以下几个行为模式:

1.希望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因而特别关注孩子身上的缺点并且不断提醒孩子改正,经常将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对比,喜欢用孩子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做比较,殊不知这种行为将孩子的自信消磨殆尽,孩子变得敏感自卑且害怕人际交往。

2.父母用“爱”来美化,用“为你好”来包装对孩子的控制行为,希望孩子按照父母的方式成长,忽略孩子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的需求,最终导致亲子关系疏离,反目成仇。

3.父母担心孩子会走弯路,经常用“自己的经验”打压孩子,不允许孩子表达不同的观点,这让很多孩子长成了“妈宝”,甚至“空心人”。

4.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达到或满足父母的要求时,孩子才能获得父母的认可,孩子没有被无条件的接纳,这让孩子不会爱自己、接纳自己,永远活在别人的评价系统中,敏感多疑没有幸福感。

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千篇一律,都逃不出由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我们怎样自救呢?

1.父母的行为很难改变,只有改变自己才能获得自由,但长期在父母控制下成长的孩子,力量非常弱,心理晚熟。可以试着沉下心来思考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想成为怎样的人,怎样的工作才是自己想要的。我们只有看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需求,才能迈出自由的第一步。

2.当我们有生存能力时,尽早地与父母保持距离,让彼此有边界感。过自己的人生,不因为取悦父母而委屈自己,因为控制型父母是不会被满足的。

3.与父母相处保持原则,减少和家庭的联系,不是要和父母断绝关系,而是先把自己治愈好了,再与父母修缮关系,一定要坚定自己的想法和决心,不要因为父母的两句话就动摇了。

4. 摆烂。痛苦的根源是因为与父母的关系和自己理想状态相悖,试着慢慢看轻这件事,不把父母的对比、指责和强行的安排放在心上,正视自己的成长。

希望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方法,让我们能够意识到我们痛苦的根源是什么,看清楚父母与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出了哪些问题。

让我们学会和控制型的父母和谐相处,重获情感和人格的独立。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在线客服

上海外菜会所 电话咨询

上海外菜会所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