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病因症状就医治疗预防日常预后

简介

社交焦虑障碍也称社交恐惧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是一种焦虑性障碍,指对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因而尽力回避的一种心理障碍。核心特征是显著而持续地害怕在社交场合、公众面前陷入尴尬或出丑的场景,怕被别人注视或否定的评价,回避社交。该疾病一定程度上损害社会功能。

有调查显示,人群中社交焦虑障碍的终身患病率约为13.3%,平均发病年龄为15岁,主要是以儿童期和青少年期起病为主。最常见的共病是情感障碍(41.4%),其次是其他焦虑障碍(56.9%),和物质滥用(36.9%)。女性较男性更为常见。此病约80%的患者从未接受正规治疗。

本病通常可分为以下2个亚型:


1
广泛性社交恐惧症


即在大多数社交场合都感到害怕和回避,病情长期持续,会对患者的社交功能造成较严重的损害。


2
非广泛性恐惧症


也就是特定型社交恐惧症,即只是对某些特定的场合感到害怕。

另外,还有一些害怕在公共场合发言的难以归类的独立的或特定的社交恐惧障碍。

病因

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的确切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是由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遗传因素


患者的一级亲属,即子女、同父母的兄弟姐妹等患此病的风险明显增高,提示该病有遗传的可能。但目前尚不清楚其中有多少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有多少是由后天习得引起的。

2.生物学因素


生物学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的机制包括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功能亢进、5-羟色胺(5-HT)系统敏感性升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过度反应等。


3.社会心理因素


早期的负性经历和成年前的一些负性经历,可能会导致社交恐惧的发生,如父母的性格和家庭的负面事件,或儿童期频繁搬迁,或在学校表现差或经常被嘲笑、排斥、欺负等创伤或受虐待;家庭教养环境不良如父母过度保护或抛弃等。


4.性格因素


患者大多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害羞,害怕被别人拒绝,或者对自己的处境或外貌没有信心。或完美主义倾向、自尊心较强、不敢面对现实,特别在意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和评价。

症状

社交焦虑障碍会同时导致心理和生理的症状。


1.心理


在社交活动之前或之中感到紧张、难过、或极易沮丧,以及可能会很担心或害怕有什么坏事即将发生,会出现过度的担心和恐惧,害怕出丑或尴尬;甚至在常见的社交场合都会出现焦虑和害怕的情绪,常常“手脚无措”。


2.生理


脸红、心跳加速、口或咽喉部干燥、吞咽困难、全身颤抖或肌肉抽搐、出汗、肠胃不适、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头晕、感觉大脑一片空白、难以集中精力、肌肉紧张。其中害羞脸红是社交恐惧症最突出的自主神经表现,极度紧张时候可能出现惊恐发作。


共病情况


常和情感性障碍(如躁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其他类型的焦虑障碍进食障碍和物质滥用障碍等。

就医

什么时候应当就医?


若在过去6个月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感到焦虑和担心,出现对社交或公共场合感到害怕、焦虑等表现,并会主动回避社交活动时,应及时就诊。医生会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详细询问从而判断疾病严重程度。


怎样诊断社交焦虑障碍?


为帮助诊断社交焦虑障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检查并询问症状。他们可能还会问其他问题来确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即心理健康测评,医生还会做一些血液或尿液的化验来排除其他病情,比如甲状腺问题,因为其会引起类似的症状。


怀疑社交焦虑障碍,通常需要做哪些检查?


该病无特殊相关检查,早期筛查或自我诊断可以采用专用于测量社交焦虑障碍的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如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负性评价恐惧量表(FNE)、人际交往焦虑量表(IAS)、社交恐惧量表(SPS)和社会交往焦虑量表(SIAS),测试结果仅供参考,并非临床诊断标准。

如果结果分数较高,建议到精神科或心理科做进一步检查,通过一些常规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另外,还有一些量表检查可能对诊断有帮助,如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等。


临床诊断的要点包括哪些?


1.社交焦虑或害羞在普通人群中均很常见。在某些发展阶段,例如青春期,或在经历诸如婚姻或职业改变等生活转变之后,这种情况可能会特别突出。

2.目前没有辅助检查或实验室检查可以直接确诊该疾病,需要血液或尿液的化验来排除躯体疾病。临床诊断需要结合心理量表,通过医生问诊来诊断。

3.医学诊断标准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

(1)个体在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况时产生显著的害怕或焦虑。对于儿童来说,焦虑必须出现在与同伴交往时,而不仅仅是和成人互动时。

(2)个体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现出来的焦虑症状可能导致负性的评价。

(3)社交情况几乎总是能促发害怕或焦虑,主动回避或者带着强烈害怕或焦虑的感觉去忍受。

(4)这种害怕或焦虑与社交情况和社会文化环境所造成的威胁不相称,而且持续存在,至少6个月。

(5)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6)这种害怕及焦虑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的生理效应或躯体疾病、精神障碍等。

3.时间通常持续6个月以上;

4.需要和这些疾病鉴别:正常社交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惊恐障碍、广场恐怖症、抑郁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

治疗

社交焦虑障碍有哪些治疗方法?


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3个方面。药物治疗可联合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增加疗效,足量足疗程治疗。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取决于病情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的程度。物理治疗常用的是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该方法在国内外多个治疗指南里都得到推荐。有些患有社交焦虑障碍的人会用酒精或药物来寻求放松,但这很可能会导致成瘾性方面的问题。


社交焦虑障碍药物治疗有哪些?


1.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一线用药如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氟西汀,疗效及耐受性好,这些药物最长需要6周才能起效,一般需要服用9个月~1年,需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治疗。对共病抑郁、惊恐、广泛性焦虑障碍或强迫症均有效。

2.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

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对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症、社交焦虑障碍均有效。

3.苯二氮䓬类

效果好,起效快,剂量调整迅速,常短期应用,如氯硝西泮、阿普唑仑,一般耐受良好,但要考虑药物依赖的可能及撤药反应。慎用于酒精或药物依赖的患者。

4.β受体阻滞剂

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通常用于控制严重持续的心悸,其他抗焦虑药物通常对该症状无效。对于表演前焦虑高度有效,可在表演事件前1小时左右按需服用。

5.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研究显示疗效佳,但耐受性较差,且需要饮食限制。对社交焦虑障碍共病抑郁、惊恐等有效;对于难治性患者可以尝试。

6.其他药物

有研究报道,加巴喷丁、丁螺环酮、安非他酮、托吡酯、普瑞巴林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等对社交焦虑障碍均有效。D-环丝氨酸被认为与暴露疗法联合使用对社交焦虑障碍有效。


服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由于社交焦虑障碍药物多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因此在服药后应避免驾驶及操作危险机械或仪器。处方药需凭医师处方拿药,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社交焦虑障碍心理治疗有用吗?


单靠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显著,应配合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和动力性心理治疗。


1
认知行为治疗


目前该疾病的心理治疗主要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

(1)暴露疗法

是治疗恐惧症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暴露的实质是主动接触能引发患者恐惧的刺激,并保持这种接触直到他们的焦虑开始減少。暴露疗法对各型恐怖症都起效快、疗程短、疗效稳定且持久,但也可能导致患者恐怖和不适暂时加重,因此需要患者强烈的治疗动机和配合。

(2)认知重建

让患者识别焦虑发生之前、当中及发生后的一些负性想法,并与患者一起讨论和评估这些想法是否合理,试图以合理想法替代不合理的想法。主要针对自我观念差、害怕别人负性评价的患者,与暴露疗法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3)放松训练

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可以训练患者逐步放松肌肉及呼吸。训练中,患者需采取舒适体位,用交替收缩和放松的方式训练全身各部位肌肉,同时辅以深呼吸训练,训练时长30分钟以内为佳。

(4)社交技能训练

可以参加技能培训或角色扮演,以练习社交技能并获得与他人有关的安慰和自信。在社交环境中进行暴露练习,减轻在社交场合的焦虑。


2
动力性心理治疗


此疗法可以识别出一些与社交焦虑和回避行为相关的潜意识冲突。


社交焦虑障碍如果不治疗会怎么样?


社交焦虑障碍较难自愈,经积极治疗后可以痊愈。如果不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受到极大的影响,有高度致残的可能。但如果是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发病,家庭环境不良,且共病情绪障碍者,预后则不佳。本病患者发生抑郁障碍及其他情感障碍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3~6倍。

预防

1.预防重点在于青春期前的心理教育,以及对于高风险人群(有相关疾病家族史、有特定人格特质者)的早期识别。

2.提前对可能引起恐惧或焦虑的因素,进行针对性的社交技能练习。

3.锻炼思维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从别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个问题。

4.自我认知方面,尝试着认识和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5.尽量避免过分和过度关注结果,目的性越强就越容易焦虑。

日常

患者的自我调节


1
适当锻炼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建立规律的锻炼计划,可以每天或每周保持多次1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锻炼。尝试一些放松训练。特定的呼吸训练和肌肉放松训练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


2

足量睡眠


每晚定时入睡来保证足量的睡眠,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并保证房间的安静和黑暗,保证睡眠质量。


3
均衡饮食


选择低脂、高膳食纤维的均衡饮食。适当多吃全谷物,如燕麦、小米等,以及新鲜绿叶蔬菜、水果等。避免摄入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饮料,比如巧克力和咖啡,因为它们会增加焦虑。


4
调整思维


积极地思考问题能改变主观感觉并缓解焦虑。


5
心理护理


放松自己,舒缓压力,多培养兴趣爱好;积极的心理暗示;注意情绪变化,必要时寻求家人和心理咨询师的支持。


患者家属的支持


1.家人帮助、鼓励和包容患者。家属可以带领、引导患者在实践中克服因恐惧、担心产生的焦虑,帮助患者回归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家属的支持对于患者减轻焦虑和压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督促患者按医嘱用药,坚持治疗。


[1]叶冬梅,钱铭怡,刘兴华&陈曦(2007).社会交往焦虑量表和社交恐惧量表的修订.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02),115-117.doi:CNK:SUN:ZLCY.0.2007-02-004.

[2]李凌江,陆林.精神病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31-334.

[3]郑瞻培,王善澄,翁史旻.精神医学临床实践.第2版[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452-457,369-422,463-471.

[4]郝伟,陆林.精神病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预后

医生推荐

魏志杰 副主任医师

心理精神科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立即咨询

刘清英 主任医师

心理科

山东省立医院

立即咨询

王斌 副主任医师

心理咨询科

山东省立医院

立即咨询

徐金枝 主任医师

心理睡眠门诊

上海外菜会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立即咨询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上海外菜会所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