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病因症状就医治疗预防日常预后

简介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抑郁障碍的一种典型状况,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续存在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快感消失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部分患者存在自伤、自杀行为,可伴有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严重时可能发生抑郁性木僵,可表现为面部表情固定、对刺激缺乏反应、话少甚至不言语、少动甚至不动等。


抑郁症很常见吗?


抑郁症是全世界都为之困扰的一种疾病,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无论男女老少,无论种族和职业。

抑郁障碍平均起病年龄为20~30岁,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2:1)。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患病率约为4.4%,患者人数达到3.5亿。2019年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抑郁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6.8%,12个月患病率为3.6%,其中,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为3.4%,12个月患病率为2.1%。


抑郁症只是心情不好吗?


千万不要认为抑郁症只是心情不好这么简单,大部分的抑郁症患者同时还有兴趣减退或快感丧失、自我评价过低,甚至产生自残或自杀观念;有些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和认知症状,如食欲减退、睡眠障碍、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


哪些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1.在压力较大的学生群体和职场人士、孕产妇、老年人、抗压能力弱的人群中,抑郁症的发生率较高。

2.有抑郁症家族史(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患有抑郁症)者,抑郁症的患病风险大大升高。

3.另外,低收入、生活压力大、经济条件差、儿童期曾遭遇创伤性事件、酗酒、缺乏阳光照射等,都可能成为诱发抑郁症的原因。 


抑郁症是性格软弱、抗压能力差的表现吗?


抑郁症是大脑生病了,而并不只是个性和抗压能力的问题。事实上,即使性格开朗外向、意志坚强、抗压能力强的人,同样有可能患上抑郁症。


抑郁症可以自愈吗?


少部分病情较轻的患者,通过积极持续的自我调节和减压疏导、远离压力环境、适当运动等,病情逐渐得到缓解,但过程很漫长,未来遇到压力应激时也存在复发的风险。对于中、重度抑郁症患者,如果不接受任何治疗而一味地等待自愈,症状只会越来越重,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功能,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建议所有抑郁症患者要及时就诊,积极治疗。


抑郁症能彻底治好吗?


抑郁症不是绝症,就像很多种慢性病一样,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经过规范的治疗,抑郁症状都能有效改善,达到临床治愈标准,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临床上无数案例证明了这一事实。


抑郁症会遗传吗?


抑郁症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如果您的家人(父母、兄弟姐妹)患有抑郁症的话,您需要更加关注抑郁症的早期症状,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比如学会给自己减压、远离不良因素干扰、接受相关的心理咨询或其他早期干预手段。

病因

为什么有些人会抑郁,而另一些人则不会,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答案。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发现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据可查的是,一旦你有一次抑郁发作,你以后再经历一次抑郁发作的风险就会增加。

生物因素


1
遗传因素


研究提示,抑郁症患者的亲属,特别是一级亲属,罹患抑郁症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患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10倍;早发(发病年龄<30岁或更低龄)和反复发作的抑郁症患者,呈现出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而双生子研究进一步显示抑郁症患者同胞的患病率高达40%~50%。

2
神经生化及内分泌研究

神经生化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单胺类递质主导及神经内分泌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等)的功能改变是研究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经典思路与途径。

3
神经电生理研究

神经电生理研究经由脑电图、睡眠脑电图、脑诱发电位等途径实施。研究显示,30%左右的抑郁症患者存在EEG异常,多倾向于低α频率;左、右脑半球平均整合振幅与抑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且EEG异常有“侧化现象”(70%在右侧)。

心理、社会因素

应激性生活事件是抑郁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负性生活事件,如丧偶、离婚、婚姻不和谐、失业、严重躯体疾病、家庭成员患重病或突然病故均可导致抑郁症的发生,丧偶是与抑郁症关系最密切的应激源。经济状况差、社会阶层低下者也易患本病。长期的不良处境,如家庭关系破裂、失业、贫困、慢性躯体疾病持续长达2年以上,也与抑郁症发生有关,如果同时存在其他严重不良生活事件,这些不良因素可以形成叠加致病作用。

症状

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核心症状以及其他相关症状,其中核心症状主要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快感缺失。抑郁障碍患者常常还伴有其他认知、生理以及行为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反应迟钝、行为活动减少以及疲乏感。以上症状通常在同一个2周时期内出现。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的症状表述,从情感、躯体和行为症状方面分别描述抑郁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需要提出的是,在具体的症状归类上,有时是相互重叠的,很难简单划一。

情感症状

情感症状是抑郁障碍的主要表现,包括自我感受到或他人可观察到的心境低落, 高兴不起来,兴趣减退甚至丧失,无法体会到幸福感,甚至会莫名其妙出现悲伤。低落的心境几乎每天都存在。一般不随环境变化而好转。但一天内可能出现特征性的昼夜差异,如有些患者晨起心境低落最为严重,傍晚开始好转。

躯体症状

躯体症状在许多抑郁障碍患者中并不少见,包括体重、食欲、睡眠和行为活动等方面的异常。其典型的表现包括:(1)对通常能享受乐趣的活动丧失兴趣和愉快感;(2)对通常令人愉快的环境缺乏情感反应;(3)早晨抑郁加重;(4)存在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5)早上较平时早醒2小时或更多;(6)食欲明显下降;(7)1个月体重降低至少5%;(8)性欲明显减退。通常中重度或严重抑郁发作的患者都存在上述4条或以上的躯体症状。此外,部分患者还存在疼痛、心动过速、便秘等症状。

认知症状

严重的抑郁状态时,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或损害。许多抑郁患者会描述存在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分心、信息加工能力减退、对自我和周围环境漠不关心。一般而言,这种抑郁性认知损害有些是一过性的,尤其是注意范围、 集中注意力、记忆储存和再现等方面,神经心理测验或全面的精神检查可以发现这些认知损害表现。当抑郁症状缓解后,这些认知功能损害可恢复到病前正常水平,但也有些认知功能损害症状不随抑郁症状的缓解而缓解。需要注意的是,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情感症状可能不典型,就诊时可能以认知损害为特征,严重者可达到类痴呆程度,容易被误诊。因此,对于表现为痴呆综合征症状的患者,需要仔细识别和治疗潜在的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患者往往还存在消极厌世、自杀的风险,需要认真评估和预防。

抑郁症患者除了出现上述主要症状外,还可能具有某些特定的临床特征,如伴显著的焦虑、过度担心、紧张、忐忑不安或是幻觉妄想等症状。根据DSM-5中的症状表述,临床上可将抑郁症进一步标明是否具有下述不同特征,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到每一个患者,其抑郁的临床表现往往是多方面的,很难单一或局限于某一类症状。

就医

什么时候该去看医生?


(1)当自觉有情绪低落、对凡事都提不起兴趣或兴趣下降,甚至伴有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表现,且持续时间较长(2周以上);

(2)觉得生无可恋,出现自伤、自杀念头;

(3)出现幻觉、妄想;

(4)已确诊抑郁症的患者,遵医嘱定期复诊;

(5)经治疗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自我感觉有复发迹象。

(6)出现多种躯体不适,但相关检查又难以解释的。

(7)作为学生开始注意力不集中、厌学、情绪低迷、沉迷手机等。


怀疑抑郁症,第一次就医就要挂专家号吗?


首次就诊时,不一定需要挂专家号,也不一定要到顶级医院就诊。抑郁症是常见病,大多数专科医生都可以胜任疾病的诊治工作。可在就近的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接受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后续再根据初次就诊后的相应检查结果来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如果诊断不明确,或治疗效果不好,可以考虑进一步寻求精神科专家的帮助。如果患者症状严重,特别是有自杀自伤风险,有幻觉妄想或冲动激越行为,要尽快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


抑郁症可以通过化验检查检查出来吗?


抑郁症目前还不能通过化验检查检查出来。抑郁症与很多内外科疾病不同的是,由于抑郁症目前病因未明,因此临床至今还没有一种或者一系列的检查或者化验可以进行诊断。抑郁症的诊断还是以专科医生的临床诊断为主,因此需要到正规医院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当然,有时需要做一些检查排除继发性抑郁症,例如通过头颅CT排除肿瘤引起的抑郁症。


需要做哪些检查?


1
病史询问


目的是通过询问患者心理状况、日常表现、持续时间,对患者的抑郁程度做初步判断。


2
自评量表


目的是让患者自行填写量表,医生计算结果,通过结果数据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准确评估,填写自评量表时,要按照实际情况如实填写,不要存在隐瞒的情况。


3
影像学检查


进行全身和脑部检查,如脑血流显像以及脑代谢显像,目的是排除其他疾病因素。


4
实验室检查


主要检查项目包括:①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以及血糖;②内分泌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激素检查;③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检查;④脑电图、头颅CT/MRI检查、胸片、超声心动图、心肌酶学、腹部B超、相关免疫学检查等。所有的检查项目要根据临床需要进行。


医生会问哪些问题?


(1)具体有哪些症状(包括躯体、心情方面等)?

(2)什么时间开始出现这些症状,这些症状持续多久?

(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症状?患者和家属应该详细描述,出现某种症状之前是否经历一些重大变故,可能是什么导致的抑郁情绪。

(4)出现症状后有没有看过医生?吃过什么药?是否有家族史?

(5)严重时,患者往往丧失就诊意愿,家属需要陪同来诊。

(6)对于较严重的患者,可能会询问是否有悲观、轻生想法,或者自伤行为。

治疗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3类: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抑郁症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使用最广泛,通过药物治疗能有效解除患者的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和躯体症状。


2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由专业的心理治疗师通过交谈等方式,帮助患者减轻症状、纠正不良的行为方式,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心理治疗常与药物治疗联合使用,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可以单独使用心理治疗,重度患者不主张单独使用。


3
物理治疗


包括电抽搐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等,也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手段。


抑郁症药物治疗需要多久?


抑郁症全病程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8~12周):以控制症状为主尽量达到临床痊愈,同时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急性期治疗效果在抑郁症预后和结局中起关键作用,及时、有效、合理的治疗有助于提高长期预后和促进社会功能康复。

巩固期治疗(4~9个月):以防止病情复燃为主。此期间患者病情不稳定易复燃应保持与急性期治疗一致的治疗方案,维持原药物种类、剂量和服用方法。

维持期治疗:持续、规范的维持期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抑郁症的复燃/复发率。目前对维持治疗的时间尚缺乏有效的研究,一般认为至少2~3年,对于多次反复发作或是残留症状明显者建议长期维持治疗。维持治疗后,若患者病情稳定且无其他诱发因素可缓慢减药直至停止,一旦发现有复发的早期征象,应迅速恢复治疗。 


抑郁症常用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提倡选用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抗抑郁药。需要注意的是,精神类药品应在医生指导下,严格遵照医嘱服用。另外,运动、光照疗法也可一定程度改善抑郁焦虑。

目前临床上推荐使用的抗抑郁药物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再摄取抑制剂(NaSSAs)、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NDRIs)等。

SSRIs:代表药物有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等。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坐立不安、性欲减退、头痛等。

SNRIs:代表药物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米那普仑。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激越症状和性功能障碍。

NaSSAs:代表药物为米氨平。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镇静和体重增加。

NDRIs:代表药物为安非他酮。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疼震颤、惊厥、激越、失眠、胃肠不适等。

新型抗抑郁药物(褪黑素能的 MT1和MT2受体激动剂及 5-HT2C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为阿戈美拉汀。常见不良反应为头晕、肝毒性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往往药物的副作用容易和原本的疾病症状相混淆或重叠,需经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决策。


长期吃抗抑郁药会成瘾吗?


抗抑郁药没有成瘾性。抗抑郁药安全性总体良好,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在停药阶段需要逐步减少服用剂量,让身体慢慢适应,不可以突然彻底停掉,否则容易产生“撤药反应”。


抗抑郁药会伤害我的大脑吗?


抑郁症是神经递质失衡的情感障碍,抗抑郁药是将失衡的神经递质调节到正常状态,恢复正常的情绪状态,并不会损害智力、记忆力和思考能力等重要的大脑功能。相反,抗抑郁药可以让您在良好情绪状态下更好的发挥您的聪明才智。


感觉好转了,就可以减量或停药吗?


抑郁症是一种复发率很高的疾病,症状好转并不等同于治好。为了巩固治疗效果,也为了预防复发,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足量、足疗程用药,切不可擅自减量或停药,否则将导致治疗前功尽弃。


抑郁症患者如何进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主要是指通过和医生谈话、交流来进行治疗,根据针对的问题不同,可分为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及婚姻家庭治疗等。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合并进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对轻、中度抑郁症的疗效与抗抑郁药疗效相仿。需要注意的是,对与严重的或内源性抑郁,往往不能单独使用心理治疗,需要在药物基础上联合使用。


可以单独使用心理治疗来治疗吗?


一般而言,轻度抑郁症患者,尤其是对药物治疗无法耐受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单独采用心理治疗,但不能单独用于重度抑郁症患者以及伴有精神病症状、有自杀企图或者行为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治疗的针对性较强,不同原因引起的抑郁症,心理治疗的方案也有所不同。是否可以单独采用心理治疗,以及选择何种心理治疗方法,需要遵从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物理治疗对抑郁症有用吗?


常用的物理治疗有神经刺激疗法,包括改良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迷走神经刺激、经颅磁刺激等方法。目的是改善大脑功能,辅助药物治疗。


抑郁症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吗?


本病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抑郁症有哪些新型的治疗药物?


在研的抗抑郁药包括谷氨酸调节剂、氯胺酮,老年难治性抑郁症新选择阿片类受体拮抗剂等。

预防

由于抑郁症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因此,无确切、直接的方法可预防抑郁症。日常多多关注自身的情绪及压力管理、与亲友保持沟通、必要时及时求助专业人士等,对抑郁症的预防有积极的意义。此外,对于已确诊过抑郁症的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坚持定期随访、积极获得家属及朋友的支持等,可有效预防疾病复发。

有特定性格,经历特定环境的人群:


及时接受心理疏导,防止出现持续抑郁。

有特定疾病的人群:


及时就医,治疗疾病。

女性:


女性更易患抑郁症,尤其是在孕产前后以及绝经前后,应注意关注自己的心理情绪变化,如有大于2周的情绪异常,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有抑郁家族史者:


平素应保持乐观开朗,如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及时向亲人好友寻求心理安慰,效果不佳者及时就医。

发现孩子或者家属可能有心理问题时,家长或者家人需积极行动:


1

打破误区:


父母患者家属需意识到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不是意志薄弱等。

2
用心观察,必要时求助专业机构:


观察孩子行为,了解其行为背后的想法、情绪等,及时获取学校老师、专业工作者的指导。

3
沟通指导,情感支持:


耐心倾听,给予理解、陪伴。及时发现情绪背后的原因、想法。

日常

抑郁症具有易复发的特点,患者及其家属日常应时刻关注病情变化,遵医嘱定期复查,一旦出现复发症状应立即就诊。

家庭护理

患者出院后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可尝试逐步恢复正常生活,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忌擅自减药甚至停药。家属应注意对患者的陪护。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

饮食


抑郁症患者没有特定的饮食禁忌,保证健康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注意补充营养即可。

要保证食物多样化

应尽量包含水果蔬菜、肉蛋奶制品、水产品、大豆及坚果制品,主食可选择全谷物或谷薯类主食。
不可暴饮暴食

以成年人为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食物摄入量为谷薯类主食250~400g,谷物(包含杂豆)50~150g,蔬菜300~500g,水果200~350g,肉类40~75g,蛋类40~50g,水产品40~75g,大豆及坚果25~35g,奶及奶制品300g。
饮食要做到少盐少油、粗细粮搭配。

2

适度锻炼身体


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太极拳等。但不宜运动过度,以免加重身心负担。

3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酒;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熬夜,不要过于劳累;注意缓解压力,维持稳定的情绪状态;尝试参加社交活动,与亲友保持沟通。

4

家人的陪伴与关心


在家庭成员相处的日子里,家属应该尽量给予患者陪伴与关心。患者应该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保持与周围人的沟通交流,多进行一些让自己感觉舒适的社交活动。

为防止疾病复发,患者及其家属应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及行为状态,一旦出现疑似抑郁症的表现,应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李凌江,马辛.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M].第2版.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
[2]郝伟,陆林.精神病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2015APA. The Future of Antidepressant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4]张艺,许宁宁. 粪菌移植通过微生物-肠-脑轴改善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2022,02:756-768.
[5]C Wang,J Barlis,KA Do,J Chen,S Alami,Barriers to Mental Health Help Seeking at School for Asian– and Latinx–American Adolescents,School Mental Health,0.1007/s12310-019-09344-y

预后

评稿专家

翟晓艳 主治医师

心理睡眠门诊

河北省人民医院

立即咨询

医生推荐

魏志杰 副主任医师

心理精神科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立即咨询

易正辉 主任医师

精神科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立即咨询

王斌 副主任医师

心理咨询科

山东省立医院

立即咨询

卢和丽 副主任医师

心身医学科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立即咨询

相关推荐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