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明“有病”,医生却说没病,到底怎么回事?

25岁的花花性格敏感,平常很注重养生。只因体检时,医生一句“你的颈部淋巴结好像有点肿大”,而变得忧心忡忡。打开百度看到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有可能是淋巴癌或是转移癌的时候,她变得格外害怕,内心总觉得自己得了这个最重的疾病。

随后,她每日无法控制自己的胡思乱想,整日茶饭不思,无法集中精力工作。随着担忧的进一步加重,逐渐出现耳鸣、头晕、腹痛等躯体症状。而这些躯体症状更加重了花花的恐惧,仿佛都在印证她最坏的假设。

1个月后,父母发现了她的异常,带她去了当地最好的三甲医院就诊,把可以做的躯体检查做了一个遍,所有检查结果都是阴性,医生告诉她并没有患癌症。可是花花并不接受这个结果,认为是仪器不够准确,医生不够权威,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些病都只自己想象出来的。

在医生的推荐下,花花来到了精神科,经过医生的详细问诊以及各项心理评估,最终确诊为“疑病症”。


图片

那被医生诊断的疑病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明明是无病,为什么总觉得自己得了重病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疑病症。

疑病症患者的基本特征是:深信自己患了某种或多种严重疾病;反复就医或反复要求进行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并不能消除患者的顾虑,甚至怀疑检查医生的临床技术和耐心;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情绪,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幻想。通俗来讲,患者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疾病

图片

患者对身体的过分关注表现不一,半数以上的患者自述存在疼痛症状,如头痛、胸痛、腹部及腰背痛等。头晕、夜间感到自己的脉搏搏动、咽部异物感、恶心胀气或纳差等亦较常见。有的经常注意自己的心跳、脉搏,有的则关注自己的大小便或饮食。

为什么会得疑病症?

和大部分精神心理障碍一样,疑病症不是某个单一病因造成的,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人格特征

生性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追求完美,总是会过分关注躯体健康,在意躯体感受,喜爱医药知识但了解又相对片面,这种个性的人很容易患上疑病症

2.

社会心理因素

在某种程度上,患病可以帮助患者赢得同情,免除一定社会责任。当发生生活变故、负面事件或遭遇失败时,往往更容易产生疑病这种心理。这种心理障碍实际上是患者自我保护防卫的潜意识体现。

3.

外在诱发因素

例如亲朋好友死于某种疾病、社交减少、婚姻改变、子女离别等外部环境的改变,也会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而医生的不当言语,专业性差,引发病人的误解,导致病人缺乏对医生和检查结果的不信任,都是触发病人疑病症发作的重要因素

面对疑病症,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01
戒掉网络搜索,增加对医生的信任
图片

大部分疑病症的患者,对于自我躯体症状的感知能力很强。而种种躯体不适,让患者感到焦虑。在焦虑的驱使下,患者往往想法消极,如担心自己是百度上面最坏的“重病绝症”,看到电视或新媒体上有关疾病的报道就会不自主对号入座等。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建议患者停止百度治病,不要主动去搜索关于疾病的知识。

图片

当身体出现不舒服时,可以去当地最好的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在诊治过程当中,医生不仅是依靠仪器的检测结果,还会结合你的躯体表现、性格特征等,最终给出一个诊断结果,这是百度治病无法做到的。与其通过百度治病徒增焦虑,不如增加对医生的信任!

02
做一些能转移注意力,可以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图片

如果疑病症患者能将注意力从自己的病情上转移出来,不过分地聚焦自己的身体状况,发展几种兴趣爱好,如运动、旅游、画画、养花等,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忙碌而充实,有利于减轻疑病症状。我们与其反复思考“我究竟得的什么病?”不如去思考,“我要怎么要让自己快乐起来?”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生不生病并不重要,也不可怕,充实自己才是快乐的来源。疗愈永远是在行动当中。

03
接纳症状
图片

很多患者都无法相信,如果仅仅只是心理疾病,那么层出不穷的躯体症状该如何解释?头晕、心慌、胸闷这些症状难道都和心理疾病有关?答案是肯定的。其实心理疾病本身和躯体症状就存在关联性。因此,我们不要刻意感受不适,不要控制不适,而要去选择接纳不适。带着症状去生活,做好当下在做的事情。当你选择接纳不适,这些症状也许会慢慢远离你。当你选择排斥不适,可能反而症状会不停折磨你。这就是“接纳”的魔力。

图片

04
不要忌讳就诊心理科
图片

很多人宁愿相信自己得了重病,却不想承认自己得的是心理疾病,总是忌讳就诊于心理科。据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抑郁症终身患病率为6.9%,焦虑症的终身患病率更是高达13.6%-28.8%。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有3.5亿抑郁症患者,并在逐年递增,可真正就诊于心理科并接受相关治疗的人群不到10%。可见虽然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常见病,但大部分人仍然选择不就医。

其实心理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通过正规且系统的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治疗方法,很多患者可以摆脱疾病困扰,走向康复。疑病症同样如此,针对疑病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关抗抑郁抗焦虑药物减轻症状;针对疑病的心理问题,也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心理治疗,逐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减少对疑病的恐惧,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疑病的心理令患者情绪受困,容易患上强迫症、焦虑症及抑郁症,而情绪困扰会令疑病症病情恶化,形成恶性循环。当出现疑病症状时,停下百度,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若检查结果没问题,就请放下担忧和顾虑,信任医生的专业水平和检测结果。多去做一些积极有意义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活在当下。若不适感仍难以消除,也不要恐惧和害怕,学会接纳症状,和症状共存。即便自我很难战胜疾病,仍然有心理科医生可以帮助你,共同战“疑”,加油!

专家介绍


图片

参考文献:

[1] 郝伟,陆林.精神病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67-170.

[2]张晨琳,劳成明,段金凤,等.疑病症的临床及认知功能特点研究.中国现代医生,2018,56(05).86-89.

[3] Katharine A. New Insights on the Treatment of Hypochondriasis.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August 01, 2017.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扫码关注医生

在线客服

上海外菜会所 电话咨询

上海外菜会所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