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状态和调适方法

随着冬季的到来,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复杂严峻,本轮疫情蔓延20个省,感染者破千,其中有一部分是学生。

面对突发的疫情,孩子的心理应激状态各有不同, 根据临床所见,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状态大概有以下几个类型:

1、懵懂无知型

不知道所谓的疫情是什么,不关注也不关心疫情的发展,无知的乐天派,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感觉今天和昨天没什么不一样,外面的世界总是那么美好。正是这样的心理,使得儿童青少年成了这波疫情受害者。

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有目的的选择一些适合孩子们观看和理解的科普资料,如宣传图册、动画视频等,让孩子客观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知识,病毒是什么,传播途径是什么,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防护措施等等。让孩子做到既不忽视也不夸大病毒的传播,科学理性的面对疫情。


2、惊慌失措型

面对疫情表现的过度紧张,情绪上容易失控,烦躁不安,易怒,容易与人发生争吵;学习不能集中注意力,六神无主;茶饭不思,睡不着觉;做事谨小慎微,甚至频繁的清洁洗手等。

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积极给予正确的引导,情感上多给予孩子爱的陪伴和支持,告诉孩子面对疫情他/她不是一个人,多与家人、师长、朋友或专业人士交流;减少孩子对疫情的主动关注,丰富孩子的业余时间,做一些身心放松的游戏,比如绘画、听音乐、亲子烘焙、亲子瑜伽等;陪孩子一起观看科普动画,并做详细的解释打消孩子的恐慌,少看负面信息,多读正面信息,让孩子逐渐放松紧绷的神经,增强克服疫情的信心。


3、麻痹大意型

认为疫情总是如此反反复复,已经习以为常,之前自己和身边人没有感染病例,这次也不会有,感觉疫情离自己很遥远,没有外界说的那么严重。正是这样的心理,使得一些孩子疏于防范,自我保护意识下降。

家长要引导孩子科学的面对疫情,心理上可以轻视疫情,但战略上不能放松疫情的防控。


4、懒散放纵型

因为疫情的原因,原本的学习、生活规律被打乱,孩子日常生活懒散随意,不能自我约束,缺乏学习动力,导致暴饮暴食、回避学习、做事拖拉、网络成瘾的问题。

家长要监督孩子做好时间管理,合理安排个人的生活、学习、娱乐时间,减少手机电脑使用时间。发展兴趣爱好,比如体育锻炼、琴棋书画、生活技能拓展等。做到疫情面前,心态正常化,生活规律化,学习坚持化。

作|者|介|绍
未标题-1.jpg
丁敏利医生

医学硕士,毕业于新乡医学院精神病与精神卫生专业,长期从事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性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参与国家重大公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篇。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扫码关注医生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