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之“最” ——孩子为什么“厌学”

每年开学季,心理门诊总会迎来一波“厌学”的孩子,我们戏称它为“厌学潮”。但是,今年的“厌学潮”好像比往年持续的时间更久一些,已经12月初了仍然有孩子以“厌学”为主诉来就诊,让家长十分苦恼。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为什么孩子就“厌学”了呢?

虽然都是“厌学”,其实原因各有不同,诊断也不尽相同,治疗方法也因人而异。下面我们就展示几例“厌学”之“最”,让大家更形象地了解孩子为何厌学。

1. 最“郁闷”厌学

小A同学,七年级住校。住校之后出现情绪低落、容易哭泣、发脾气、各种躯体不适、夜眠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想回家等表现,家长为孩子办理了走读,但是仍然无法坚持上学。详细询问病史、结合心理评估、访谈结果我们发现,孩子其实从五年级就出现了以上情绪问题,不过因为孩子性格内向、父母工作忙等各种因素,孩子一直把负性情绪闷在心里,家长对孩子的内心情绪波动未及时察觉。所以,“厌学”是表象,“抑郁”是真相,“住校”是“最后一根稻草”

诊断:抑郁状态

治疗: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家庭心理支持(增加亲子情感沟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


2.最“暴躁”厌学

小B同学,九年级。从八年级下学期开始不想上学,自诉看见书就头痛,特别容易发脾气,经常因为小事情大发雷霆,在家摔东西,甚至在学校和老师发生了肢体冲突,因此被学校勒令回家休息。通过问诊、评估及访谈,我们了解到孩子上初中之后学习就有些跟不上,但是在学校老师强调学习、在家里父母唠叨学习,用他自己的话形容“自己连喘口气的地方都没有”,自己也想学,但越想学越学不进去,越学不进去就越烦躁,形成了恶性循环。

诊断:焦虑状态

治疗: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家庭心理支持(减轻学习压力;父母和孩子共同协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之路)


3. 最“墨迹”厌学

小C同学,三年级转学。三年级因为搬家,转到了新学校,但是已经开学3个月了,她还是不适应,实在太“墨迹”了。具体表现为一到学校门口就紧张、哭泣、害怕甚至干呕,不愿进入学校,家长软硬兼施,就算勉强进入教室,也是心不在焉,伤心流泪,跟老师说难受、想回家。但是回到家后就一切正常,也愿意在家上网课、愿意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我们通过详细地询问、评估了解到,孩子的气质类型属于“启动缓慢型”,适应新环境确实慢,而且家长回忆起来,孩子刚上幼儿园时也哭闹了很久。虽然,多数的适应问题发生在环境变化后1月以内,但是也有特例,这不就碰上了一个“墨迹”型。

诊断:适应障碍

治疗:心理治疗(系统脱敏法)

社会、家庭心理支持(家庭、学校共同协助孩子循序渐进地适应新环境)


4. 最“感动”厌学

小D同学,初二。小D同学进诊室的第一句话是“我没有心理问题,我就是不想上学。”这时,心理医生如何回答不当,很容易陷入僵局。于是我说“嗯,我也觉得你没有心理问题,你对未来有什么打算?”,我尝试用支持与接纳的态度,用一个开放式问题把话题打开。随着话题的深入,我了解到小D其实学习成绩很好,伙伴关系良好,并不存在学校方面的问题困扰。但是,最近家庭发生了一些变故,他是一个倔强、有担当的好孩子,自己瞒着家人、偷偷下定了决心,决定早点赚钱、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讲到伤心处,这个坚强的孩子也忍不住泪目,而他的所作所为也同样让心理医生感动。因为知道小D是个明白孩子,我只是跟他提了一下目前学习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其他的我相信他会自己领悟的。

诊断:

治疗:家庭心理支持(鼓励孩子和家人沟通,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以上就是几个比较典型的“厌学”案例,其实我们还有最“憋屈”厌学、最“励志”厌学、最“粘人”厌学……,篇幅有限,这里不再赘述。当然,任何事情的成因都不是单因素的,大家要用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要以偏概全。

另外,如果达到了疾病诊断需要治疗的话,通常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舍曲林、氟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兰等以及抗精神病药物如阿立哌唑、利培酮、奥氮平等,心理治疗如沙盘游戏治疗、绘画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正念冥想、家庭治疗等,药物需要专科医生开具处方、心理治疗应由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开展。但是,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同样重要,特别是家人的理解与陪伴,家人学会倾听、接纳与共情,从而了解孩子的内心真实感受与情绪,家人就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

相关专题:孩子厌学怎么办?

作者介绍


叶蓓

副主任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沙盘C级治疗师,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青春期医学心理行为发育学组秘书。

叶蓓.png

上海外菜会所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上海外菜会所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