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焦虑叫“惊恐障碍”

上海外菜会所女儿在国外留学,丈夫忙于工作,年过五旬的柳阿姨退休后每天面对空荡荡的房间,总有种挥之不去的失落。一天夜里,柳阿姨突然觉得心慌闷憋、出汗头晕,有种即将窒息的濒死感。她以为自己犯了心脏病,呼天喊地地坐上了120救护车,可到医院做心电图等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此后,她又出现两次类似现象,都无明显诱因。柳阿姨从此落下了心病,不敢独自在家或一个人上街,遇到丈夫出差,就叫姐姐来陪自己,生怕哪天突然发作没人发现。

“医生,我到底怎么了?!”无助的柳阿姨在急诊医生的建议下,求助于精神科医生。经医学评估,确诊为“惊恐障碍”。

中年是惊恐发作高峰期

北京回龙观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尚兰告诉记者:“惊恐障碍表现为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如独自离家、排队、聚会或乘坐交通工具时,会突然感到害怕、失控、崩溃和恐惧,仿佛死亡将至,同时伴有特异又强烈的心脏和神经系统症状,并会持续5~20分钟。”

“有些人将其视为胆小或受惊吓,殊不知,这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焦虑障碍’。国外统计显示,1.5%的成年人正罹患惊恐障碍,2.1%的人有既往病史,其中以女性患者居多。”尚主任强调,“该病发作呈‘双峰模式’,15~24岁是第一发病高峰期,45~54岁是第二高峰期。而焦虑性格、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者属‘高危人群’,因此,面临退休的中年人更是‘惊恐’的攻击目标。”

大多数人自认为没有心理疾病

上海外菜会所“然而,发病率高不代表就诊率高。”尚主任很是担忧。“惊恐障碍”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临床症状极易与甲亢、自发性低血糖症等混淆。并有高达90%的惊恐障碍病人认为自己“没有心理疾病,而是躯体问题”,其中50%~60%的人会因相关症状去看心内科、神经科、呼吸科或耳鼻喉科等,仅11%的病人将此症归于心理原因。

上海外菜会所对此尚主任表示,当患者表现出“惊恐发作、预期焦虑、回避和求助行为”时,应及时找精神科医师进行精神医学评估。一旦确诊,采取“药物+心理”的综合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惊恐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缓解预期性焦虑,改善恐惧性回避,提高生活质量。

别在“小圈子”打转

那么,老年人如何减少惊恐、焦虑等心理疾病的发生呢?尚主任借《中国老年报》这个平台教读者几招:1.建个朋友圈,退休后要多接触同龄人,经历相似、年纪相仿能让您有共同话题,扩展视野,收获友谊。2.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3.适当做运动能释放能量、锻炼大脑,有助于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4.改变观念,当感觉跳不出自己的“小天地”时,主动找心理咨询师帮忙。另外,家属要多关心、支持老年人,不可随意指责或与其争辩,和谐的生活环境及人际关系,更有利于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哪些表现是惊恐发作

1.心悸或心率加快

2.气急或有窒息感

3.胸痛或胸部压迫感

4.咽喉梗阻感

5.头晕或晕倒

6.恶心或腹部不适

7.出汗

8.恐惧感

9.濒死感

10.失去控制感

11.震颤或发抖

12.躯干肢体麻木或刺痛

13.发冷或潮热

14.现实或人格解体


若您出现上述4项或4项以上症状,即为典型的惊恐发作,又称“完全性发作”;若发作时症状不足4项,则为“不完全性发作”。建议您及时咨询精神科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

扫码关注医生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上海外菜会所 下载APP

上海外菜会所 意见反馈